何伯权 天使投资要“玩”公益 记者:梁宝琼 来源:CSR环球网 导读 中国最低调的天使投资人何伯权现在告诉你,他为什么要进入公益领域。
图/天使投资人何伯权 2015年春节刚刚结束,中国最低调的天使投资人何伯权再次出手。 他入股了一家叫CSR环球网的网站。这个网站由数名资深媒体人于一年半前共同发起成立,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CSR)和公益领域快速成长。 54岁的何伯权并非完全了解CSR为何物,说话急了,甚至半天嘴巴都蹦不出“CSR”三个字母来。不过,这丝毫不妨碍他迅速作出决定,要成为这个网站的最大股东。在朋友处第一次听说CSR环球网正在做的事情后,他当即希望与网站几个发起人见面,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而一个下午的讨论后,这位中国最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就已经有了答案。
图/CSR环球网协办的2014“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现场 在何伯权长长的投资名单里,CSR环球网显得如此特殊。过去十数年,何伯权先后投资过食品(久久丫)、酒店(7天连锁)、健康管理(爱康国宾)、零售(九钻网)、金融(诺亚财富)等领域。因为成功率极高,他的投资方式一直是中国风险投资人的研究对象。比起雷军、周鸿祎这些喜欢向互联网大手笔投入的人,实业出身的何伯权显然更钟情于那些业务“与消费者紧密联系”的业务,即使如九钻网、7天连锁这类通过互联网进行预订和销售的企业,其主营业务本质上依然更偏重于互联网以外的传统领域,并且多数都可以在国外找到成熟的业务参考模式。
图/CSR环球网与爱德基金会主办的《声动力:NGO公益传播官必修课》公益项目 但CSR环球网,却是不折不扣的植根于互联网的企业——它想利用互联网,引进国外最先进的CSR和公益理念与尝试,记录发生在中国的、极具创新意义的CSR和公益领域的实践探索,汇集行业内所有从业者的经验心得……并最终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数据库,在互联网上免费开放;它还会设立严格的筛选制度,将通过审核的公益组织和项目列示在网站上,以便企业CSR从业人员可以更便捷地找到合适的公益机构/项目进行合作;与此同时,它还会为CSR和公益项目的设计和传播提供咨询和创意服务,就像一个充满创意的扣子一样,扣住企业CSR资源和公益项目,让资源以更高效有趣的方式进行配置。 简而言之,CSR环球网就是一个平台,无论你正发愁如何将企业的CSR资金更有效地花出去、在哪里才可以找到靠谱的公益机构,还是正困惑于怎么策划一次罕见病倡导活动、怎么才能找到合乎组织价值观的企业支持,你都能在CSR环球网上找到答案。这种做法,无论国内外你都很难找到类似的模式——国外的CSR研究和公益领域发展成熟,他们并不需要类似的支持,而在中国,相应的发展却还刚刚开始,他们亟需学习各种先进的理论、参考成功的做法以及接受可行的建议。 所有这一切都是借助于互联网的信息自由流通机制实现。
图/“滴滴打车”应用 这让何伯权想到了打车软件,“一旦互联网思维介入传统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就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曲线”,即使长时间旅居加拿大,但他依然对去年中国“滴滴”和“快的”两家打车软件公司的成长故事印象深刻。现在,他希望在中国CSR和公益领域也引入类似的做法,“这是一个绝对的蓝海”。 他深深知道,这样的一个机构,将为中国的公益领域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 与绝大多数乐善好施、喜欢捐助正身处苦难之中的弱势群体的有钱人相比,何伯权对中国公益领域的思考深刻得让人意外。 从2011年开始,他一直是山区儿童助学机构麦田计划的主要机构资助者,如今,每年他都会向全国最大的志愿者组织麦田计划及旗下的“同行计划”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以资助这些机构的日常运营和成长。谁都知道专业人做专业事的重要性,一直在商界打滚的企业家更是清楚,但在公益领域一直贯彻这个想法的人,却为数不多。 在公益领域,何伯权的做法与他在商业领域扮演天使投资人的做法如出一辙:在决定投入前,他会花相当长的时间观察项目执行的团队,只有在确定信任时,他才会联系机构进行资助。而进行资助后,何伯权会对机构和项目发展给予建议,却不会过多干预,因为他一直相信“执行的团队才是最专业的”。
图/何伯权(左)与莫凡(右)合影 何伯权与麦田计划发起人莫凡之间的接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网上读过麦田计划的故事后,他跑到了麦田志愿者论坛里潜伏了将近半年,细细观察志愿者做的事情,然后给莫凡的邮箱发了一封数十字的邮件,说自己是个摄影爱好者,也是个做企业的,希望能彼此见个面。数月后,当两人终于在广州碰上面后,何伯权当即决定向麦田计划捐赠三十多万以帮助麦田计划招聘全职人员进行机构发展。而到了今天,他在莫凡心中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资助人”的角色:“他给麦田计划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很多都是他在商界摸爬滚打之后的得到的经验,诸如,如何建立完善的机制让麦田计划规模庞大的志愿者实现高效自治、如果设计项目降低参与门槛吸引更多普通人加入等等。
图/麦田计划志愿者和孩子们在一起 还有更多经过验证的商业经验是何伯权希望引入公益领域的。在投资了那么多连锁机构之后,他希望能在公益领域也出现类似的模式,让人们可以快速拷贝,“就像7天连锁酒店一样,有个成熟模式,每天能复制1.5家酒店,非常省力。”目标是吸引尽可能多的普通人发自内心加入到公益领域。加拿大那种人人公益的社区氛围一直让他着迷,他希望中国也能出现这种和谐气氛。莫凡的麦田计划固然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不过却不是一个可拷贝的例子。“如果公益动辄就需要大捐助,大项目,那最终影响到的也只是小部分人”,他决定自己动手打造一个可复制的模版。
图/创益菊城·“放飞我的梦”重阳节风筝设计大赛 实验就在何伯权的家乡广东中山市小榄镇展开。2013年,他借助当地举办的“创益菊城”的公益慈善大赛为切入点,组建执行团队,每年从中精选几十个优秀项目,鼓励当地居民踊跃捐赠。这次,他的商业逻辑再次以极度精密的方式运转起来。他破天荒地对所有捐赠不设下限,但却规定每个人或机构每年最多只能捐5万元。这意味着,如果要凑够某个公益项目的最低启动资金,项目执行机构或捐款人就必须发动身边人的力量一起参与。如此设计的目标非常简单,就是鼓励尽可能多的人毫无负担地参与其中。他相信“公益”是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行为,只要他们毫无负担地迈出第一步,找到成就感,就会不断参与。逐渐地,当地居民之间就能形成一种人人公益的气氛。 选择小榄这种小镇作为实验点也是商业推理的结果。“城镇相当于建立在中国这个庞然身躯的毛细血管系统中,密密麻麻。”他说,“而要在小地方打通各个环节建立一套现成的公益模式,也相对简单。如果我在这里做好了,类似的经验就可以推广到隔壁镇,一个一个扩散出去。” “最初我们的团队甚至都没有专职的公益行业从业人员,很多项目有想法,却不知道如何执行,但毕竟是开始入门了”,他说,这也是他一听到CSR环球网正努力打造一个案例数据库,就表现出极大兴趣的原因之一。在实施的第一年,“创益菊城”精选的10个公益项目在小榄当地筹得了170万元,第二年,捐款数到达210万元,而当地政府则花了超过170万元对这些项目进行服务采购。 到了2015年,何伯权说将逐步对“创益菊城”执行团队设定一些更规范性的考核指标,例如筹款数量、项目数量、受助人规模等等。但一切都不着急。打造这个“乌托邦”实验,何伯权给了自己10年左右的时间。 你可以在这里进一步了解何伯权目前的公益探索 CSR环球网 新浪微博/微信公号:csrworld 麦田计划 新浪微博/微信公号:麦田计划 创益菊城 新浪微博/微信公号:创益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