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之麦田
——2012年11月24日麦田活动小记
连日来的小雨,把冬天拉得更近,寒风逼人。
24日早上七点,楚东宾馆的大厅里就开始聚集了一群身穿黄衫的人,他们就是麦田计划2012年秋季助学金发放行动的志愿者们。
我到的时候,他们早已忙碌多时,英山本地的志愿者也来了好几个,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就要准备出发。
这次发放和回访活动,有东河四个乡镇加上南河、县一中,共六个点。回访人数较多的南河、陶河,分社分别派了两辆车前往,本地志愿者也侧重在这两个乡镇,于是,我有幸与团长、老小孩、山茶花等分在一个组,作为引路的,一同前往陶河。
八点准时出发,天阴沉沉的,由于土门河路段维修,草盘那边也不好走,于是大家决定绕道安徽,这一下,我都有点紧张了,毕竟我走这条路去陶河也就两三次,万一把他们一路引到岳西,那就糗大了。而且这时间本来就紧张,要是再耽误的话,只怕好多工作都要很赶了。于是乎,过了安徽之后,我眼都不敢眨,景色不敢看,美女不敢瞧,悲催啊。
好在,我还是发现了那条去古坊的路,拐入这条年久失修的县道之后,总算松了口气,一直开,便能再转回湖北。
一路上雨雾弥漫,山中气温极低,团长开车技术相当不错,可蜿蜒陡峭的山路还是让山茶晕车得厉害,另一辆车上的一个小姑娘也差不多,只好在中途一安徽人家门前稍作休息,又再次踏上征途。
九点三十分,我们一行9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陶河中学。
我们从车上搬下需要发放的物资,学校负责麦田事务的徐老师就骑着自行车来了,和这些“老麦”们熟悉的打着招呼,如同多年的好友。孩子们也来得很早,我们到的时候所有孩子都差不多都到齐了,不管路有多远多难走。
在教室里坐下,看着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微笑,是他们的标志,他们用可爱的笑脸迎接这些来自他乡的叔叔阿姨们。开始发放了,一切显得井然有序,既体现了团长他们出色的组织能力,也体现出了孩子们良好的修养。我们本地志愿者也帮忙发放一些文具和衣物,文具倒还好,可是衣服可能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并不合身,他们的个子一个赛一个高大,本来我以为没有合身衣服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委屈,但是,孩子们用行动告诉我,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他们其中有好几个,虽然身上穿的衣服并不好,但仍然主动说不要了,把这些衣服留给那些能穿的弟弟妹妹。小小年纪,便知无私,叫我们这些大人都钦佩不已。
老小孩、团长和茶花,还有前面正在忙碌的小姑娘
团长和雪花在给孩子试衣服
发放完毕,这上午的工作便算告一段落,我们又确定了下午需要回访的孩子。出得门来,赫然发现,天空居然挂着一轮太阳,久违的阳光洒遍大地,雨雾已然退去,眼前的一切又重新变得生动起来。随行的“摄影师”帅哥尤为兴奋,一路上我们几个本地志愿者不断的向他介绍这片美丽的土地,可是漫天的云雾却让他沮丧不已,这下好了,他终于可以用他的镜头记录下这个美丽的地方。
学校里的合影
中午吃饭是AA制,说实在的,我原来很不以为然,吃顿饭嘛,有必要这么斤斤计较吗?后来茶花跟我说介绍起麦田的原则,我也渐渐明白,AA制,不仅是自愿理念的体现,也是廉洁的必需,我们是来帮助孩子的,而不是来给学校或他人增添负担的。
这是我和麦田人一起吃的第二顿饭,和我们一起的还有6个孩子,满满一大桌,虽说大家好多都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席间气氛却是非常好。大家先让孩子们坐,我们坐不下的就站着吃,再不行就转着吃,有说有笑。此时,屋外阳光灿烂,屋内其乐融融。
吃罢午饭,我们不能休息,必须抓紧时间回访几个孩子,这时节天黑得早,我们得争取在五点之前返程。这回大家就要分开跑了,两个组,一组由团长带队,加上大个飞燕和另一个女学生,还有山茶和我,另一组由老小孩带队,加上摄影帅哥和一个女学生,再加上本地志愿者雪花。我们这一组加上孩子八个人,好在团长的车大,放下后面两个座位,我再抱着最小的孩子,上路。
回访的第一个孩子叫杨栋,今年上初三,从乡里出来,向着杨河方向走了大约十分钟就可以看见她的家,和主公路就隔着一条河,从车上下来,阳光晒在身上,暖暖的很舒服。走过一座古老的石桥,入眼是一畦畦依然碧绿的茶园,走在这乡间的小路上,四周静悄悄的,除了小河里哗哗的水声,就是孩子们在前面叽叽喳喳的说着话,像极了几只快乐的小鸟,带着我们这些大人的心情也雀跃起来。
走了大约五分钟,就到了杨栋的家,这是一栋破旧的土房,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黑乎乎的,就如同生活在七八十年代一样。杨栋的父亲在地里干活,听见孩子的喊声连忙赶回家来,憨厚而热情。很难想象,出生在这样一个贫寒的家庭,并没有让小杨栋对生活、对社会畏惧退缩,她依然开朗乐观,品学兼优,微笑的脸上显露出的不仅是女孩子特有的羞涩,还有一种坚强。
告别杨栋和她的父母,我们要去最远的一个孩子家了,我们需要步行上山。这个孩子叫杨亚丽,上六年级,上午发放的时候,她是没有人陪的,她跟我说,她爸爸已经先回去了,要去地里干活。当时,她听出我也是英山人,便悄悄的把我拉一旁,问我:“叔叔,我问您一个事。脑溢血是不治之症吗?”,我愣了,一时之间没明白什么意思,她又说:“我妈妈就是得了这个病死的。爸爸为什么不给她治?”说完这句,她的眼里已经出现泪花,我连忙拉着她的手说:“脑溢血起病太急了,很多人都来不及治疗,可能是你妈妈太劳累了吧。”孩子擦了擦眼泪,向我道了声谢就离开了,看着孩子孤单的背影,我心里沉甸甸的,没想到这次回访的第二个孩子就是她。
团长和两个孩子在路上
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阳光依然明媚,此时的杨亚丽又恢复了一个孩子应有快乐和天真,跑在最前面,笑声如银铃一般,后面跟着我们这些气喘吁吁的叔叔阿姨们。尤其是咱们的大个天王,直接三步一喘了,还是团长和茶花厉害,不紧不慢也不掉队,一看这“老麦”就是不一样,连走山路都有经验。走了快一个钟头,亚丽就指着前面的一片竹林说:“那就是我家了!”
这是一座老式土房,从样式上看,应该是很早的一种民居样式,中间有一个天井的那种。边上有一排已经完全垮掉了,只剩下四五间,亚丽的家就在其中,其它几间分别由她的爷爷、二爷爷、二伯住着。屋前有两条狗,看着我们这些陌生人敌意不小,亚丽连忙训斥着它们,并把它们赶到一旁。她的父亲听见声音也从屋里出来,热情着招呼着我们,爷爷、二伯也都出来了,看样子他们的身体都不太好,照全家福的时候,她二爷爷也没出来,直到后来我们离开的时候,亚丽跑到最左边的一间房子里问二爷爷的病好点没有,我才知道她二爷爷原来一直卧病在床。
亚丽是个懂事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把家里的情况掌握得清清楚楚,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自豪,更多的是无奈吧!
最后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叫晶晶,弟弟叫怡念,听这名字,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姊妹俩。这次引路的是姐姐,今年也是初三,和杨栋同学,话不多,有些内向,但清瘦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她家就在大路边,从车上下来,走近这栋已经多处开裂的房子,她的母亲和弟弟怡念都迎了出来。大家开始工作,登记的登记,拍照的拍照,我也把剩下的一些文具交给了怡念,小家伙看看袋子里的东西,乐坏了,一个劲儿的笑。这时,晶晶妈拿出一袋袋瓜子硬往我们每个人手里塞,我们都不要,晶晶说,她母亲身体不好,不喜欢说话,但是她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不然她会一直坚持下去。没办法,大家只好先收下,然后各自找机会悄悄的放回去。
团长问了问她们家里的情况,但是晶晶妈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晶晶的爸爸在外打工,一年也回来不了两次,至于家里的开销和收入就更不清楚了。于是团长让我去问问附近的邻居,刚好一位老人推着孙子出来玩,我就上前问了问晶晶家的情况。这位老人说,晶晶家几年前从大山里搬下来,这栋房子也是买的,当时花了一万多,至今还欠着别人钱,晶晶的爸爸在外面卖苦力,每年也就过年的时候回来一次,最多住两晚就走,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有点钱也都花在了房子上。晶晶和弟弟都在住校,每个星期的生活费是15块,可就算这么一点钱,也在学校欠着。很难想象,每天3块,相当于一顿饭只有1块钱,可怜的孩子,你吃得饱吗?由于晚上还有自习,晶晶和母亲、弟弟嘱咐了几句,又坐上我们的车,此时,大家的心情都比较沉重,一路无话。
再次来到杨栋的家,我们从她家离开的时就约好,回来再把她一起捎回学校。车停下的时候,远远的看见杨栋正在凉衣服,茶花放下车窗喊了一声,团长看见路边还坐着一孩子,好像也是等车,就下车问了问,刚好也是回学校的,于是和杨栋一起上了车,这孩子一上车就问:你们是麦田的?大家都很惊奇,问:你怎么知道?小姑娘笑了笑,车后面写着呢!大家哑然。小姑娘顿了顿,又说:其实我也可以加入你们的计划,我家条件也不好。我们只好解释,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回访。
是啊,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勤奋,他们乐观,他们懂事,但是,他们出身贫寒,家庭的重担让他们提前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感谢麦田,感谢来自他乡的志愿者们,是你们,让这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沐浴阳光。若干年后,谁敢说这不是大爱的薪火相传?
回去的路上,天又阴了下来,中午的太阳,仿佛是老天为了我们网开一面。车上,飞燕感冒了,缩在座位上呼呼大睡,他来的时候穿得太少了,山里的气温让他尝尽苦头,但是拍照任务依然出色完成。茶花依然晕车,靠着座位紧闭着眼睛,摄影帅哥也靠在座位上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跑了一天,都有些累了,只有团长还在聚精会神的开着车。想想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事,却为了山这边的一群孩子,放弃了休息,奔波忙碌,而且数年如一日一直在坚持,何等的不易!
有人说,这社会已经没有信仰,是啊,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却是道德的滑坡。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要坚持自己的善心,需要多大的勇气?
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