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地雪花 于 2013-5-28 10:59 编辑
孩 子,我 们 来 晚 了
自去年至今,英山当地的麦子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且个个热情高涨,其一是大家爱心萌动,其二,是被武汉分社多年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深深感动。一批批新麦,就像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向麦田集拢。本次活动,武汉分社给我们英山的志愿者提出来更高的要求,由英山主导组织此次走访回访活动,只派部分老麦奔赴英山给予实地培训和现场指导,我们可是压力山大啊,心里没底,只好默默祈祷,一定要加倍努力,不负分社厚爱,一定要圆满完成任务。 活动前期,茶花和司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到杨柳镇各学校摸底,了解学生的详细信息,确定预备走访名单,发召集帖,确定英山当地的志愿者名单等等,而我,以酱油党的形式,了解并解读关于走访和回访相关的细节问题,走访流程,各自表格制式,照片及走访表格的相关要求,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幻灯片,为走访前期的培训做好准备。
24日晚7.30分,春风、老小孩及分社的一对父子麦,主持专场培训会,当晚到场的约有三十多人,会场气氛浓烈,学习劲头十足,培训会快到晚上十点,大家还意犹未尽,久久不愿散去。在此也要特别感谢一下本次活动未到场的院子大人,小柔姐姐,可可姐姐等分社元老给予的后台支持和坚强动力。
5月25日清晨,英山当地志愿者29人,武汉分社13人,如此庞大队伍汇聚英山麦田“司令部”,如火如荼的开展2013年度的新增走访和部分回访活动。 队伍庞大,需要走访的对象十分分散,茶花前期工作扎实,分组面面俱到,每组要兼顾组长(有相对走访经验),文书(执笔能力强),摄影大师,然后多少有点人情味,如好友结伴,夫妻结伴(比院长大人厚道多了,这次可没按你的惯例进行强拆哈),然后再来点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哈哈,九个绝配小组,黄金搭档完胜诞生! (在这里要提一下,老小孩可是个时髦人物,24日晚我们小聚的时候,建立了英山行微博群,我们都有入此党群,相信晚上10点多钟连夜赶赴英山的其他分社麦子,都经过他的妖言惑众,以致25日走访过程中微博群可是热闹非凡。) 九个小组分别集结,领取走访物质,拍马扬鞭,浩浩荡荡的奔赴各自的“战场”。 我以八组组长的身份,带领帅气拉风的采葛小弟,加传说中的美女“森林木鱼”,捡个“分房落单,分组落单”的才子麦亚傥,(我是活动结束后才知道他就是久闻大名的麦亚傥,被采葛忽悠他是“麦牙糖”,还和他讨论我的外甥女也叫“麦牙糖”,想当时,麦亚傥的心情肯定是极致的透凉,我堂堂风流倜傥之才子,怎总是被人掉单呢,嘿嘿,本次英山之旅,定会终生难忘的哈)完美组合在一路的草木清香,凉风习习中向目的地进发。 我属于路盲帮派的,自己家乡巴掌大的快场儿,一点不熟,沿途下车五六次,到处问路,因为我们首先要找到我们组的带路人(知道学生的家),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莽莽撞撞,终于找到了早早就在路边等候的领路人,东庄畈小学的周奇政校长,一位尽职尽责,不辞辛苦,让人敬佩的好校长。带上校长,我们正式展开我们的走访活动。 校长似乎了解他的每一个学生,以及他们的家庭状况,在行走的车上,简单的给我们作了些介绍,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回访的孩子家门口。当我们还在掂量着怎么停车(路窄),校长已经箭步如飞,去了那个孩子的家,不一会儿,有折了回来,“家里没人”,我们可蒙啊,出师不利?“到前面的地里干活儿去了,我去把她找回来,你们等着。”一会儿,校长就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我们顺着校长开始走的路线,找到了一栋土砖砌的破房子前,想,可能就是这儿吧,房子门前堆着一堆柴火,房子面积不大,估计最多可以隔成三间,一个木制的大门,很破旧,估计一脚就能踹开的样子,几件一看就知是质量低廉的衣服晾在房檐下,简单一看就知道是个条件艰苦的家庭。半个小时的等待,校长大汗淋漓的带着孩子妈妈回来了,一位憨厚的母亲,看到我们,笑得很开心,她并不认识我们,但她认识我们一抹橙黄的麦服,木门在吱吱呀呀声中打开了,房子真的只有三间,因为太窄,农具,柴火,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粮食,都杂乱无章的堆放着,每间屋子都只有一个通行的过道,这家的孩子我见过一面,很阳光,很开朗一个女孩子,在县城的一所高中就读,成绩优秀,心态健康,这是我感到特别欣慰的,孩子的父母都是老实人,很晚成家,四十六岁才生下她,现在父亲都62岁了,为了孩子读书,去了山西挑煤,母亲在家干着简单的农活儿,因为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农忙的时候腰都伸不直,女儿半个月回来一次,还可以帮帮她,提到孩子,她还哽咽着说:“我家的女儿伤心啊,没什么培养她啊”,一位朴实的母亲啊!我们不愿过多的去触碰他们艰难的现状,因为是回访,我们就带了点学习用品给她,有点愧疚感。经过一个流程式的情况了解,留下“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因为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要让她健康快乐的成长”结束语,我们告别的第一个回访家庭。 第二个走访对象,校长说,这是他们村最困难的家庭,还住在深山里,来回估计有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几位队友哪怕艰难险阻,嚷着:“我们就是要去最远最艰苦的地方”,我不得不佩服木鱼小妹妹,她可是穿着短裤啊!车子颠簸着走过一段土坯的沙砾路(采葛的车技可不是一般的好),好不容易找到一户门前相对宽敞一家的农户门前停下,校长说,我们要开始爬山了。 路真不好走,其实那基本就没有路,一步三滑的,而且笔陡笔陡的,成之字形往山顶上绕,不一会儿,大伙儿都气喘吁吁的,个个满头大汗,采葛基本是汗流如雨的,校长都52岁了,不停地招呼我们要不要歇会儿,大家都是在挑战极限呢,还是迫切的要去看孩子,反正没有人愿意停下来,可苦了我个老姐儿,不服输的我成了掉队大姐。校长块头有点大,爬到半山上,一屁股坐地上,“还只走一半的路程,要歇一会儿”。跟校长比,我们可是年轻人,不能把他给累坏了,大家也调整一下气息,这时回头看山脚下,房子都变蚂蚁了,路变白丝线了,我们一口气可是爬了好高啊。稍作休息后,我们又继续前进,大楷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看到路边出现了两小块(不足十平米)种着稀稀落落的小麦,有底啦,孩子家快到了。在一块稍微平坦的山坡上,出现了一处老式的旧房子,一位驼背很厉害的老人看到我们,急忙的开门,说家人都出去干活去了,又是给我们搬凳子又是找茶水,我们说明来意,叫她把家人都喊回来,老人跑到这个山头“某孩,家里来客人了!”有跑到那个山头“老爹,家里来客人啦。”在这深山里,只有他们一户人家,我们可是他们很少见的“贵重的客人”。一会儿,爷爷,孩子的父母,还有我们要见的孩子“灵灵”都回来了,爷爷稍微灵活一点,父亲一直都没听他说过一句话,孩子母亲很高,很瘦,除头顶上的头发长点,周围的头发都掉了,一看就能猜出有什么病,但他们说从来没去看过医生,身材矮小消瘦的灵灵很胆怯,穿着一件破棉衫,一直不肯抬头,也不说一句话,再看看屋子里,破破烂烂,什么值钱的都没有,唯一值钱的估计就是爷爷准备后事的一副棺材,阴暗潮湿,我第一感觉就是,地面适合蚯蚓安家,屋里适合蝙蝠居住,看着这一切,心情变得特别特别沉重,两个老人,带病在身的父母,还有一个在城里读书的姐姐,一家六口人,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劳动力,就广种薄收的种这几亩山地,还有一群群野猪常来糟蹋,一家人包括化肥农药,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生病住院的费用一起,支出不足一万元,想想某哥手上戴的十几万的手表,某富二代官二代开的几百万的跑车,再看看这户人家,真的很心痛。就像团长说的那样,中国太大了,我们要去找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可这阳光没照到的地方实在是太难啦。今天,麦亚傥还在愧疚的说,后悔去的时候每个他们带点粮食,生活用品什么的。目睹这一切,真的很担心,灵灵的成长环境,灵灵的身体健康(孩子患一种皮肤病,全身都是疱疹,反反复复都不见好),心理健康。孩子太小,我们无法给予她心灵上的沟通,只能牵着她瘦弱的小手,抱抱她,告诉她,我们还会再来看她的。 怀着沉痛的心情,我们下山了,两麦哥还准备去买点东西折返回去,可是由于下面还要走访的任务重,时间紧迫,我们暂时无法实现心里的想法。 接下来的4个走访对象,条件稍微好一点,1、起码不是住在山里面,2、有相对可以居住的房子,3、有三个孩子是因为父母早逝或者生病致贫的,而其中一个叫兰兰的小女孩,虽然住的也是土房子,一家有7口人,只有一个劳动力,一个病人(精神病),两个老人,两个孩子读书,母亲虽然身体健康,但要照顾一家老小,无法出门务工,条件虽然很艰苦,可是一家人的精神面貌很好,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如果社会给予一定的帮助,会骤步走出困境的,4、其中一个9岁的女孩让我们很是揪心,母亲本是外地人,离异,而生父扣留了户口本和身份证,随母亲来到英山,和继父又生养一个小孩,但是先天性的弱智,由于没有户口本等证据,母亲一直没有办理结婚证,现在继父患重病(癌症),长期住在医院,而母子三人以“黑户口”的方式生存,无法接受来自政府方面的资格,这个特殊的家庭,基本陷入举步艰难的境地,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感觉很无助,除了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也期待有关政府部门早点帮助解决户口问题。 未完待续 集结号吹响了,分组中
司令喊话:分组列队!!
深山之中,孩子上学的路
个个累趴了哈
我们爬的好高啊
深山中的那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