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驴子 于 2014-4-18 09:41 编辑
写人心很难,还得再多些积累,暂时告一段落,跳跃一下从以下三个地方入手:关于团队,团队管理,团队决策
关于团队建设,我想围绕三个主题阐述我对团队的认知。 第一个主题叫做宽容; 我说一个我经历的事件,2012年中旬吧,我学了些美化论坛的代码,用于美化天津团队论坛版块的页首,我跟小云商量把她设计的津麦LOGO,和迎新年的新年贺图这些放上去,让咱们页面看起来非常美观。我还在想,以后的以后可以定期维护。 这个想法戛然止步在2013年年底。 新的麦田决策团队认为这些代码影响了论坛美观,需要统一清除,不得再有图片展示。 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惊愕,甚至愤怒。我发邮件跟种子做了几次沟通,包括电话沟通,最后获得结论就是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清除。我也无奈接受这样的事实,但它让我到现在都不能释怀。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多听听意见,为什么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努力, 学会更多的理解与宽容。 时间推移,有时候有个影子也偷偷的从我心头闪过,我在作为天津团队决策团队中的一员,有没有一意孤行,站在高高在上的立场,做过同样粗暴的伤害志愿者的决定? 我在情绪失控时,是不是也曾口不择言,伤害过他人的感受。我在期盼别人更加宽容的时候,我有没有自己先学会宽容。
第二个主题叫专注, 我依然记得第三次去易县走访那席谈话,我们在走访时,遇到无法确实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面狭窄两个问题。那时候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加强沟通,并明确了对应面,一是当地教育部门,二是中心小学,三是基层老师。关注学校、老师的需求,解决学校孩子们和老师普遍的困难。 这也是我眼中项目组设立的最大起因,项目组就要专注于跟当地老师、学校层次的沟通,搭起一个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桥梁。 我是做技术的,我做这一行有十几年了,在我这行里,客户和同事都愿意听从我的建议,因为我经验更丰富些,建议更合理,更令人信服。 我在想一个团队的成长,究竟是看他举行了多少数量的活动?还是他在一个方面解决了多少的问题,积累了多少的经验,培养出多少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志愿者。 为什么需要团队分工?因为专注,专注才能有更加深入的对于志愿服务的探索和积累,专注才能促进团队向更加能解决问题,更加令人信服上蜕变。
第三个主题,我叫他信任 我也怀疑过,我所努力的也许只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说服不了自己,更说服不了别人。可人究竟是什么?当第一个猿猴学会直立行走,到创造出现在充满想象力的物质的精神的文明,有哪一处不是人在克服重重困难才取得的,如果没有对于生命本身的信任,人怎么能坚持下去。 我们为什么选择公益,因为单纯的快乐?如果只是为了寻找快乐,根本不会有五人组,召集人,甚至工作团队,当然自然不会有麦田。有团队就会有与随心所欲相反的约束。 因为荣誉、氛围?这些随时在变化的东西,你如何才能使他得以持久? 还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认为公益团队存在是对的,或者说他给了一个我们更愿意相信的,自己与他人更好相处的答案。让我们愿意为之努力。
团队管理
我们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导致那么多繁杂的意见难以统一,督促无效、执行不力、协调抓狂,似乎在咱们这个新团队组织伊始就出现了各种问题。
我们统一称它为管理问题,而有时候我们大多数的目光都聚焦在团队决策上,认为决策搞定,形成强力的管理意志,然后就万事大吉了。事情是不是这样呢?我先说说大伙都熟知的麦田的团队管理,咱们一起取取经。来看一看,这么多年,麦田总部在做什么。
首先,咱们从麦田分工明确的管理触角-工作团队部门来开始一个个解读,
秘书处:相对神秘的部门,麦田大管家。从论坛管理、活动公示、到统计汇总各类工作,无所不包。地方团队新活动发起时,他们需要知情权,做最初级的活动审核。发起助学活动,得了解助学部审批没?发起商业沾边活动,种子审批没?做第一层次的梳理和引导工作。这些工作有个基础,必须有地方团队配合,要上报。秘书处对于不守规矩的团队,最多在论坛不点名批评,办法也不多。
财务部:基金会专职财务,对接地方团队活动、助学资金收支过账等,实际目前看财务对于地方团队财务管理也越来越放手,只要地方团队自己财务公示做的好,具备本地团队认可的财务管理制度,进出入款项凭证收据齐全,总社财务也并不会太耗费心思在如何管理地方财务上面。从06年到13年,财务尝试颁布过多次举措强硬的地方团队管理制度,但执行上并不一帆风顺。像是限定团队账户上存款数额,这个规定就屡屡被突破,当然也还是有基础底线的大家都在坚守,不把地方团队账号作为募款接受账号等。在目前总社对地方财务上的管理,我觉得更多也在形成默契,明确共同的底线,地方团队自我管理。
助学、项目部:虽然是两个不同名称的部门,但我把它合并在一起说。助学实际是目前麦田影响力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协调工作量最大、规章最完善的一个明星型项目。它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强力的推进手段,志愿者工作压力较大,专业性要求特别强,当然他也因管理上铁面无情而倍受诟病,13年前后在论坛地方团队和助学部有过比较激烈的冲突。助学部逐渐在完善,所以控制能力非常强,对于地方团队来说,要么服从,要么杯葛,选择余地不大。
项目部属于探索型、创新型部门,从内部、外部挖掘到适合麦田的项目,然后组成一个个小团队运作,担当创意、协调、督导的角色,包括逐步形成募款平台,为项目提供资源支持等,而执行更多放到感兴趣的地方团队完成。目前正在引入评分机制,实际也是项目督促、考核的一种方法。创新,代表着机会。对于任何人都是这样,这个时候,地方团队和总社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非要说管理,地方团队被动的接收资源形成执行团队并非不是个办法,但未必是最优的选择,尤其对于地方团队发展来说。天津团队在资源供给和深挖项目需求上都有非常好的条件。正应该是团队锐意向前、策马奔腾的时刻。
麦客中心:异军突起的部门,展现了总社在人事管理的柔性和韧性。13年起成立后就致力于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的培训工作,从几乎每月一次有针对的面向全国麦田志愿者培训工作,到引入勋章管理概念,吸引志愿者参与到培训中来。在宣传上和文化部运维的微信平台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互动做的非常好。麦客中心把自己定位在提供服务者的角度,而不是把自己绑定在管理者的座位上,这种谦逊的态度的确获得许多人认可。把管理做成提供服务,用兴趣导向吸引志愿者参与,提升志愿者水平,可以说开创志愿者管理的新思路。
文化部和技术部:基本隶属于平台支持部门,技术部更偏向系统平台开发运维上,像论坛开发个页面、给其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文化部相对熟悉,目前管理淘宝、出出设计图、管理总社的微博、微信平台这些。跟咱们宣传组职能类似,如果非要说对于地方团队有什么管理的话,那就是微博与地方团队的互动,淘宝跟地方团队有些交易,然后就是提供地方团队项目募款平台。
还必须说到一个有意思的沟通平台,我觉得也把它算作管理触角的一部分-分社联络群平台。这既是一个总社各个部门发布通告的平台,又是地方团队可以随时可以即时交流平台。在我看来,这个平台交互沟通的意义很大。
咱们回过头来看麦田计划总社的管理,从架构上说,组织化(团队运作)、职能化(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清晰的职能规划,服务团队之间互有交集,相互支持,事务流程化。秘书处协同秘书长协调统筹其他部门处理紧急事务。有日常处理,有跨部门协调。如果说之前种子是救火队长,现在看她已经在处理这些事情上变得游刃有余了,我以为最大原因归功于理顺了部门职责和关系。
说总社对于地方团队的管理,总社各部门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句话概言之,就是地方团队自我管理。把自己定位到面向志愿者提供服务、鼓励地方团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这一步虽然屡有反复,但大方向从来没有变。其实抛开地方团队,直接指向志愿者,这个大方向也是成立的,无论是总社团队还是地方团队,是凝聚一批志愿者,明确方向和目标,其他更主要的工作就是鼓励志愿者自己参与团队组织、自我管理中来。
如果把总社的团队建设经验借鉴到地方团队中来,又能给咱们什么启示呢?1、良好的团队分工。团队管理的目标是在整个天津团队大的目标框架下,形成各个职能小团队。这每一个小团队的发展进步代表着这个团队的进步,也是团队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每个小团队的负责人,务必明确自己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怎么管好人,让每个人都听话,而是怎样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建立好自己的团队。2、自组织、自我管理。团队的负责人关注的是这个小团队长远的目标,然后把目标分解形成任务,鼓励团队志愿者在完成任务时的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和进步。有意识的引导志愿者的以目标为导向的自我管理,这是团队管理的主要内容。3、专业化。 方向与任务分解后的操作自然而然形成了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也需要传承与积累。团队的负责人有意识的吸引一批有兴趣长期从事某个特定事务、项目的志愿者,形成专业化的基础,不断通过各种实践尝试,最终形成这个方面专业的经验和智慧。这是团队管理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所需要的更高追求。这些其实都是踏踏实实的工作,正是天津团队工作组的各团队管理真正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不要把精力纠结在一些沟通、个人观念上的小事上,把更多关注放在自己小团队的目标的确立,在鼓励、引导志愿者的自我管理和发展,和在提升自己小团队志愿服务水平上。
团队决策:普遍认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团队决策,并非是无所不能的,首先我们得对团队决策有着自己更加清醒的认识。
团队决策:决策现在在团队管理中被赋予了太过神秘甚至神话了的身份。所有问题,团队一决策后,都能迎刃而解,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思。不能否认团队决策的前瞻性作用,但如果把它作为团队管理而无所不能的瑞士军刀。我只想说,“亲,快醒醒,快醒醒。” 首先我要定义一下团队决策,它不属于部门内部事务性决策,是独立于职能部门的整个团队发展的决策。 远的不说,依然以麦田的决策来看。我在看最新一期决策团队会议公报,觉得非常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次决策会议一共三个议题,第一个忘记了;第二个说到地方团队独立在地方注册的事情,讨论内容非常精彩,方向也逐渐明确,反对和支持都有充足的理由,种子缺席后补充了自己的意见,分析的也非常到位;第三件事,如何让各地方团队更加重视项目反馈;团队回复简单明了,不属于决策范畴,让项目组自行讨论解决。 总社决策团队是怎么运作的,之前我也是一知半解,这次决策会议公示之后呢,就相对比较清晰了。 我先从麦田决策团队构成说起: 决策人构成,有以下几个特点:1、岁数普遍偏大,(30岁以上,好吧,志愿者30以上算老的了)有一定的工作甚至管理经验的积累;2、资深志愿者:身经百战,从事志愿服务时间长,保守估计5年起,基本都是组织者角色;3、从各地方团队选拔而来,对自己及周边团队都有深入了解,信息通道发达,保证决策时能有更多信息资源支持,让自己的意见更加公允和脚踏实地。 决策的内容,方向性的事务讨论决策。在这次总社团队会议决策里,地方团队注册绝对属于麦田发展中的新变化,是因为地方团队需要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带来的挑战。麦田构成基础之一就是地方团队,可谓完全属于方向性讨论。有趣的是,这次会议同样否决对一项专门事务的讨论,指出项目反馈这样细节的事情应该有项目部内部解决。我以为,麦田决策团队,已经明晰了决策范围,重点是在关注长远性团队发展方向的事务,避免决策失去焦点,成了另一个救火队。当然我也无法真正了解,总社决策团队是否已经严格界定了决策讨论问题的范围;但从这对这两件事的处理方式上,也可以让人看见决策团队对于决策内容是有限定的一些端倪。 这对天津团队五人小组的团队决策是否也有着同样的参考的意义,不得而知。
我还想了解一下,我们选择五人小组的团队决策是为了什么?我一味我们选择团队决策并非只是为了统一管理意志,为坚定执行而背书。而实际上,如果我们过多迷信了团队决策的意志力,认为它就是团队运作效率的保障,那就是把整个事情的方向都想偏了。 团队决策的效率,第一体现是在它是否有效,说白了,决策是有自己范围的,你去决定这个志愿者去干什么,怎么去做,这个不叫团队决策,这是把活动组织者的事情交给了团队决策来做了,这就越权决策就属于无效决策,它根本没有搞清决策的范围。 第二看它能否收集到足够充分的信息进行对比衡量做出公允的决策,决策不是听一件事举手就过的事情,在没有充分沟通的决策,即不会得到执行者的拥护,更无法真正形成行为约束。一件事,说完,你举手我举手,叫做投票。跟决策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坦率的说五人小组的决策效率不高,第一、是没有明确的方向性的议题;第二、缺少更加准备充分的讨论;第三、五人小组的人员构成离资深志愿者这一项都还差距很大。当然任何团队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有些可以更加有意识学习得来的,有些只能亲身的实践和体会。 如何快速提高五人小组决策能力?在我看来,一是个人需要加强与其他团队的沟通交流,比如狼哥曾经说过,大家应该多参加一些麦田周年大会,包括同行计划、麦兜计划这样的培训,多给自己创造了解麦田其他团队运作管理的机会;二是多参与团队管理工作,在组织建立小团队的过程中,对于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包括团队管理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给大家提供一种解决团队管理、团队决策出现问题时的解决思路,并非想说服谁。大伙都是有个性的人,加入津麦的动机也是各不相同。我总结的结论、和方法未必就一定完全正确,更多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和大伙一起探讨、发现、解决问题。我们凑在一起,需要比更多普通志愿者多了一份责任,对于自己,对于你的伙伴,对于这个团队的一份责任。责无旁贷,如是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