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志愿者的心声 ——写在麦田十周年前夕 首先声明,我在这里所说的话,一概对事不对人。 2013年7月的第一次走访,让我对麦田心生好感,进而加入,并一次次饱含热情地参加活动,不论是图展、发放、暖冬,还是募捐棉被,捶桌子,衣物、球鞋项目以及电脑的申请,当然还有连续两年分社的年会。多数只是跟着打酱油,后来逐渐也有一些全程组织和参与的活动,期间什么滋味都经历过,期望,失望,开心,难过,感动,懊恼。感觉自己从“不明觉厉”的阶段,进入到了困惑期。也不知道是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坏的方向退步。 我这个人其实很懒,喜欢简单,怕麻烦,而且容易感情用事,所以经常显得盲目。回想参与过的志愿者活动,深感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志愿者,更不是一个专业的志愿者。 忘了是谁说过,在麦田,认真你就输了。这话不知怎么评价! 只是,我心目中的麦田,不该这么复杂。 所以赶在麦田十周年盛会前写下我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委托PC和精灵带去,如果他们有机会,希望能够替我转达(因为实在不知道可以到哪里提)。同时申明,这些观点仅代表个人,与他人无关。 1、关于志愿者。麦田的志愿者没有门槛,谁都可以无条件加入,感觉是来者不拒,所以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的人根本不知道麦田是干什么的,不知道要去做些什么,怎么做,也没有真的用心去做,而只是抱着玩玩的态度参加活动,跟着混;有的人不像是去做志愿者,倒像是去享受的;有的人不注意自身言行举止,没有一点责任感和自律意识。这样下去,会否影响麦田的形象,不利于麦田的口碑和发展?个人认为,人不在多,在精;发展不求快,求稳。盲目发展,快速膨胀,人是多了,却是空架子,很容易就垮了。①对志愿者,一定是要有要求的。麦田强调平等,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这种氛围是大家都愿意参加麦田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没要求。另外,②培训必不可少,每次活动之前,必须要有培训,要有具体安排。记得刚开始参加活动,这样的前期培训和宣传是有的。志愿者大多不专业,对于怎么跟孩子、家长交流,怎么表达,怎么提问,怎么分辨信息,其实都是不清楚的,不清楚的结果就是会在无意中对家庭、对孩子造成伤害。走访时对农村的情况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包括我自己也是,一亩地种多少收多少,能卖多少钱,每年生活开支多少算合理,什么程度才能被资助,我没有很明确的概念。走访过程中,我们多数情况下是依据所提供的标准估算,不管这个标准是否适用,同时还加进了个人的理解和比较。总觉得这样太随意,太不负责任。所以,我们需要培训和指导。志愿者,仅有善良、仅有满腔热血是不够的。专业比善良走得更远。 2、关于资助款。这个问题此前我也说过,特别不能理解。麦田的一对一资助,小学初中的资助款太少,全额的一年才600/700。我不知道这个数额是怎么得来的,也许还是好几年前边远地区的标准。就当下的物价水平来说,这点钱对孩子的帮助到底有多大?我很怀疑。而这点钱与志愿者的成本比起来常常显得微不足道,与麦田苛刻的审核要求和繁复的程序也不匹配,是否得不偿失?个人还是坚持认为麦田的资助款应该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做些调整,比如小学1000元/年,初中1200元/年,高中3000元/年(高中不调整也可)。据我所知,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据理力争过,但从没被采纳,不知道是为什么。 3、关于态度。麦田强调自己不是扶贫,只是助学。既然只是助学,既然资助额度如此小,为什么要求又如此苛刻?好像非要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才被认为是符合要求的。有些孩子被否决的理由让人觉得麦田就是去扶贫而不是助学的。当然每个志愿者对贫困的理解不同,而审核标准只有口口相传的高、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所以老志愿们一再把标准往更高更严处压,新志愿者们就跟着来。“这样是通不过的”,走访中听到最多的是这句话。此外志愿者对自身的定位,对孩子的态度,都存在很多问题。我看到有的人是以一种施舍、一种救世主、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参与活动,我听到太多自以为是的爱心满满的话语。很多时候,我们是否过多地强调给自己快乐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是否过多地沉浸在一种自我感动中?每每想到这些孩子,人生际遇可能因我们的闯入而有所不同,都深感忐忑和不安。 4、关于资助人。一直觉得资助人很重要,尤其是在这种一对一的方式中。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或许亲历走访的许多人都有感触。“现在想想作为资助人只是定时给孩子汇资助款,寄些衣物也只是解决了孩子表面所欠缺的一些东西,真正他们所需要的精神世界的食粮却恰恰是我们远远做得不够的。如果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多陪陪他们相信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这是作为资助人的海棠参加完走访之后写下的感悟。此前我提出希望资助人能认真对待孩子的信(如果孩子写了的话),认真读并回信。因为我觉得资助人的信比资助款更有力量。当一个孩子敞开心扉,向你诉说近况,聊些心事,请不要拒绝去看,去了解,去关心,去鼓励。也许只是三言两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却可能是一辈子的。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关心,是心灵和精神上的陪伴。有人说我的要求太高了,麦田不可能要求资助人怎么做。但我始终觉得一定有这样的资助人,愿意这样去做。作为一个平台或者说纽带,麦田是否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5、关于走访表。同意老朱的意见,①班主任评价栏可取消,或者改为学校推荐理由。②走访评价栏建议取消,理由是这一栏要填的是志愿者主观感受,掺杂了太多感情色彩,如果因此影响审核人的判断,对孩子来说相当不公平,也不客观。个人认为走访表就要实事求是,要客观完整地反映实际情况。对“做”表十分反感,资助人并没有那么苛刻,我相信他们希望看到实情,同时也会有自己的判断。③单项资助实在没什么意义。关于表格,还有一点疑问,就是④发放资助款时填写的反馈表,不明白为什么要设置学习成绩栏,既然麦田在选择孩子时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贫困,而不管成绩如何,那为什么不取消呢? 6、关于孩子信息。希望保护孩子的个人信息,包括孩子家庭的基本情况,走访时拍摄的各种照片。志愿者对此没有很强的意识,在网上、微信、空间随意发图的现象是有的。我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在论坛和空间发文时上过图。 7、关于外来捐助。申请过几次,在申请之前是满怀期望的,所以即使程序复杂,要求多,资料多,还是去做了。这份期望中有对麦田的信任,但结果,不得不说让人有些失望。申请过一次衣物,原本以为会是经过挑选与整理、九成以上新、比较厚的衣服,实际上却是上百个小包裹的旧衣服,脏衣服,烂衣服。取包裹、拖运、清理,这些真的不算什么,但拆出来的衣服与上百个包裹的邮费比起来,既让人心疼又让人心寒。应学校老师的希望申请过一次电脑,旧的,物流到恩施,拖运,调试,发现大部分不能用,送到学校以后,没多久,有人给学校捐了新电脑,参与此过程的志愿者觉得心塞。不是怕辛苦,不是觉得花了多少钱,是发现千辛万苦做的都是无用功。也申请过球鞋,包括其他一些物资,质量不一。我会觉得对不起学校和孩子们的期望,也对不起志愿者的付出。所以,关于外来捐助,不管是对企业、捐助人还是对所捐物资,我希望麦田能对此把关,不是谁都可以捐,不是什么都能要。请多一份责任心,不管是对学校、孩子,还是对志愿者。 其他不知道的,就不多说了。以后遇到了再说。 不论如何,我希望自己记得最初参加麦田时最简单、最纯粹的想法。不管未来麦田怎么发展,也不管我还在不在麦田,这颗心不变。 最后,感谢在麦田遇到的许多好人! 恩施蓝薇 2015年6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