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棉花 于 2016-2-24 19:34 编辑
近来,单位也有扶贫任务,要求入户填写“贫困户登记表”。仔细看过后,觉得这张表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架构 分为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和收入信息。其中,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 (一)基本情况 1.主要致贫原因,列了因病、因残、因学、缺土地、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不足等11种情况,可选2-3项。 2.健康情况:分为健康、长期慢性病、患有大病、残疾。 3.务工状况:分为乡镇内、乡镇外、县外省内、省外、其他等。 4.劳动能力:分为普通劳动力、技能劳动力、丧失劳动力、无劳动力。
(二)生产生活条件:
其中生活条件里,除了饮水、通电等,还列出了“与村主干路距离”,入户路类型:泥土路、砂石路、水泥路、沥青路。 住房的描述。面积、是否危房户等。
(三)收入与支出 1.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低保金、养老保险金、两免一补等等)。分类较为清晰。 2.支出列出了生产性支出,没有消费性支出。 3.判断其是否贫困的主要指标为纯收入(收入减去生产性支出)和人均纯收入。
二、对麦田走访表的建议:
(一)进一步标准化 1.“致贫原因”,列出因病、因残、因学、缺土地、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等多种情况,供志愿者选择,减轻志愿者工作量。 2.规范“健康情况”、“务工状况”的填写情况,详注可选项。 3.在基本情况里增加“劳动能力”这一指标。
(二)简化收入和支出 1.收入分为务工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低保金、养老保险金、两免一补等)。简化几头猪、几斤粮的统计。 2..将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分开。鉴于每月日常消费性开支并无一定标准,消费性支出不再作为统计指标。 3.引入纯收入和人均纯收入指标。纯收入=收入—生产性支出,可较为客观地反映家庭贫困状况。
(三)更加重视房屋状况的调查 房屋是最直接体现农户贫困程度的指标。建议房屋和生活条件提前到收入、支出前面,为资助人了解情况提供更直观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