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松歌 于 2017-11-18 20:49 编辑
11月18日,是大悟麦田助学款及暖冬物资发放的日子,早就跟大悟团队约好了要参加,却不料又跟武汉分社咸宁发放的日子重合了,不能两头都参加,于是很遗憾地错过咸宁的发放活动,还被开玩笑地称作“到处乱蹿”。 大悟,是带给我很多回忆的地方。我第一次正式参加麦田的活动,就是在大悟的暖冬发放,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算是真正走进麦田,了解麦田,接受麦田,投入麦田,现在算起来已经有一年多了。不过,第一次我是独身一人来大悟的,这次却带了两个抱着跟我当初一样想法的朋友——自小在军营长大的杨阿姨和我的战友小杨。
由于担心路况不熟耽误时间,我们四点多钟就起床了,五点之前就开始出发,终于在6 :40 多赶到大悟集合点。 重回大悟,又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很多能够叫上名字和更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麦友,哪怕是第一次相见的,只要是橙色在身的,都会互相热情地打着招呼,仿佛多年的老朋友一般。
这次发放,我依然跟第一次一样,去的丰店,那是资助孩子最多的一个小组。只是组长换成了蓝蓝的天(又名打哈哈),他是大悟团队的召集人,也是资历最为丰富的资深老麦之一。这次同行的,我们一共有十三人,在发放结束的时候,他们都似乎认得我了,可遗憾又尴尬的是,这次时间仓促,没有破冰环节,组长老大也没有把每名麦友介绍一下,所以我到最终离开的时候,仍然有许多同组的麦友不能叫出名字来,这是打哈哈的失误,该打(此处纯属玩笑)
第二次丰店发放之旅,同第一次比较起来,心理的感受又有所不同。第一次是完全不懂的状态,所以一边学习一边按照分工认真地做着事。而这一次,我们三个从武汉方向过来的,似乎完全成为了客人,或许是我们小组的人员比较多,所以,没有给我们安排具体的分工,这也是对我们这几个远道而来的新人的关照吧。而已经有过多次发放经验的我,也更多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思考。
熟悉的山,熟悉的水,熟悉的孩子和家长,熟悉的笑容,还有熟悉的感动。当我们走到校门口的时候,早就翘首以盼的孩子们,全都跑到教室外面来迎接我们。一进教室,志愿者就问孩子们:“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吗?”孩子犹豫一下,大胆地说道:“我知道,你们是麦田计划!”再问:“你怎么知道的?是看到我们衣服上的字了么?”孩子说:“不是的,你们年年都来帮助我们,所以我们都认得你们!”这对志愿者来说,也是一种感动,因为孩子们记得你,懂得感恩。这种感动,在看到一些孩子写的感谢信之后,被上升到了极致。
孩子们很容易满足,新衣服穿在身上,脸上和笑容是掩盖不住的。犹记得去年发放时因为发到一双粉色运动鞋而哭鼻子的那个小男孩,今年似乎性格开朗了不少,我开玩笑地提到他去年哭鼻子的事,孩子羞涩地笑了起来。而去年见到的那个脚上穿一双开着大口子的鞋子的小男孩,今年衣着也明显整齐了一些,尽管听说他家里依然很困难,孩子也依然那么内向,但是比起去年来似乎大胆了一些,目光中也多了一些灵动。 发放结束之后,已经到了下午13 :00 ,我们在当地农家吃了一顿鸡蛋肉丝面条,家养的鸡和猪,朴实的老大伯放了许多鸡蛋和肉丝,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吃得格外的香。经过AA ,每个人仅收5 元钱,好吃不贵,经济实惠。
午餐的结束也是我们发放活动的结束,依依惜别大悟的麦友们,我们踏上了返程。 一路上,我们在车上讨论对孩子进行助学的事情,我又想到了老莫在无锡年会时给我们分享的那个麦田孩子的故事。如果没有麦田的资助,孩子失学之后,在那个穷乡僻壤中,或许已经成为打工一族,为生活而劳碌着。可是在接受麦田的帮助以后,孩子大学毕业,找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娶了漂亮的媳妇,过上了富足而又幸福的生活,而且也成为了麦田的忠实志愿者。 我们的能力有限,或许帮助不了所有需要帮助的孩子,或许不能改变所有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但是只要我们想去做,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去做,总会有收获,总会有成效,总会给孩子们带来希望,总会改变一部分孩子的命运。只要改变了,只要有成效,我们就是成功的。 所以,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走下去,做下去。只要坚持下去,我们就成功的麦田人;只要做下去,我们就是公益的践行者。 假如有一天,我们这些志愿者发现自己在助学之路上已经无事可做的时候,我们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加油,我的兄弟姐妹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