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蓝薇 于 2019-4-25 15:50 编辑
彩色童年 放飞梦想
人间四月,芳华灼灼。止不住的春色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让这个时节充满爱和温情。而在世界的某个小小角落,一些美好正在悄悄发生。 4月10日-11日,两拨志愿者完成了双河和白杨坪两地12所学校44个孩子的资助款发放;4月17日,我与志愿者小新前往恩施一中和二中,完成了最后两所学校3个孩子的资助款发放。4月23日,将所有电子资料发孤傲风后,我想着该写点反馈了。 关于发放 这次发放我仍然缺席,参与的志愿者还是我的同事,大部分都是之前没参加过麦田活动的。前期的沟通联系准备妥当,几个同事抽空帮忙装钱和信。我对所有志愿者进行了分工,有总负责人也有小组负责人,又分别召集资料组和拍摄组的强调了注意事项。总体完成得不错,但仍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拍大头照有摆拍,反馈表填写不完整,家长签字栏有漏掉等等。回想起来,似乎每次的发放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问题,特别是各种表单。此前,我曾做过一个《麦田资助款发放资料移交单》,把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分别需要哪些、重点检查哪些项目一一列举出来,需要小组长和发放负责人核对无误后再移交。可惜一直没用过。这次发放结束后,我也在反思,培训时讲得再清楚,对新手(有时老手也一样)来说,实际操作中还是免不了有遗漏。除了选择细心负责的志愿者,是不是可以再做几张表样,培训时对着表样进行强调,发放时对着表样进行检查,资料组的志愿者至少有2人一起核对,这样是否可以确保不出问题呢? 关于孩子的信 距离上次给孩子们这些信应该有两年了,想着有的孩子进入了新阶段,信的内容有变化, 这次发放就把麦田写给孩子的信又打了一份,跟资助款一起放在信封里。有少数孩子一直坚持给资助人写信。我的感触是,孩子愿不愿意写信,除了本身的性格和意愿,还跟一个学校的风气、特别是校长或者老师的要求和引导有很大关系。去年春天,我和另一个志愿者给12个写了信的孩子回了信,因为孩子信中有些内容真的需要回应。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什么情况,资助人是否收到孩子的信,孩子有没有收到过资助人的信。怎么看待给孩子回信这件事?我很困惑。
孩子的微心愿
征集孩子的微心愿,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个小尝试。目的是想让单位的志愿者和孩子产生联结,认领微心愿,助其实现。当然过程不是那么顺利,老师得力的学校就比较容易,而有的学校老师不愿去做,可能都没有跟孩子说。绝大部分孩子的心愿都很简单,一本书,或者一个书包,一副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等,也有的是不太容易实现的,比如“体验一个有妈妈的生活日”“登上舞台唱首歌”等等。不过有不少同事一起想办法,大家考虑得更周到,比如组织一次志愿活动,邀请孩子作为志愿者参与,跟我们一起到福利院给老人表演等等。需要好好策划。至于其他心愿,认领者会写一封信或者一张卡片随同物资一起给孩子。我也不确定这样的活动会有哪些弊端,姑且作为一个小的尝试做做看吧!
第二课堂
向单位申请了一些资金,给四所村小买了风筝材料,在其中一所学校带着孩子们画风筝、放风筝,其他三所则委托老师们带孩子进行,当天和第二天,其他三所学校都开展了这项活动,给我发了许多照片和视频。活动需要花费的资金、时间和精力其实都不算多,但是效果很好,老师、孩子和志愿者的参与度都很高。在另一个学校,则有两个妈妈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
小小绘本馆落成
恩施老谭捐赠1万元,木栗小学就拥有了一间小小的绘本馆。志愿者跟老师孩子们一起安装书架,铺泡沫垫,整理图书,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的兴奋都写在脸上,干起活来争先恐后。这个学校有很好的氛围,老师,孩子,都是那么大方热情,活泼而又彬彬有礼。 绘本馆落成后,校长和老师的朋友圈里,常常能看到孩子们,或站在窗边,或坐在地上,或在教室,或在寝室,专心致志地看书,晚上要一催再催才肯去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