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走访从去年就开始盼着,其实最想去的还是柳林,可是每次总是很匆忙……要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去湖北了。 十堰麦友的热情就不强调了,呵呵麦田人都知道。
走访趣事趣人估计不久就会有人来交作业了,咱作文没学好,只好等着搬凳子看大家的精彩。于是来说说自己在这次走访中的一些些感想:
首先,妮子姐和朵朵姐再次让我佩服!总会想起第一次听培训时妮子姐说的坚持,从开始在福州做图展的两三个月来,还有这次的走访差点就去不了,愈发觉得自己的坚持和耐心有待于提高,向两位看齐。最初的志愿行为常常是因为一时的兴起和感动,也许是因为自己没有那么高尚,现实生活中感动并不能持续很久,就越期待能从一次次的活动中找回加入麦田的初衷。于是经常感到矛盾……
下面谈谈这次走访中的一些没想明白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走访前看了花花猪的《暑假大回方前的思考》,关于第一点“我们给当地老师和孩子带去的是什么?”。花花猪的回答是“我们带去的是爱和希望”。记得那天晚上和鸭子冬瓜唠叨,一次走访,或许会孩子们带去新奇或者希望,但是时间久了,他们依然是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这种被动的希望会持续多久?如果这个孩子通过并被资助了,或许还会有“外面的人”继续给他这种希望,可是那些没有被资助的呢,是否会想我们这些“莫名其妙”的人到底是去干嘛的,我们走后他们压根就忘得差不多了,那么我们给他们带去的是什么……而且大家都知道麦田审核孩子的资料是相当严格的……孩子是平等的,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走访最有意义呢?
第二个问题,给志愿者们留下的是什么?体验了一下贫困是什么样的,帮助到了一些孩子,加深了对麦田的了解和看法……其中一些人会继续留在麦田而还有一些会因为种种原因离开麦田……还有关于讨论孩子是否能通过的问题,第一天的讨论我们卡掉很多孩子,对走访者打击蛮大的说,那么到底什么样才能通过呢?借用一句“到底穷到什么程度才算穷呢?”我们的资助标准本来就不高,可以说对极度贫困的家庭来说才是真正符合麦田的资助标准。但是志愿者们走访的意义不在于能使几个孩子得到资助,对于那些条件不是非常贫困的孩子来说呢,我们志愿者能做一些什么?又怎么样才能使志愿者最大程度的保留下来?
第三个问题,我们给资助者带去的是什么?资助者除了汇款外还能做什么?我相信很少很少有人会做到朵朵姐那样,那么频繁的给孩子们写信,给他们寄东西,她的付出是那么多,当然收获也是那样满满的,叫人嫉妒。那么资助者除了一学年给孩子们汇款外,资助者同样也给孩子们希望,发放资助款的时候,志愿者们会告诉孩子资助他们的是谁,或许孩子们也会捎上一份感谢信,可是多少字是来自他们的心里?不要怪孩子们不懂得感谢,其实他们比谁都纯朴,或许是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那么为什么不先给孩子们写上一封信,写上关于自己的一些事情,或者寄一些东西呢?要知道或许孩子们收到自己信件的时候要比收到资助款要来得高兴(嘿嘿,因为我自己有这样的体会)。不过要友情提醒一下,最好用挂号信,因为山区里平信经常收不到,再在信封里面附上挂号邮费和信封,还要有耐心等待……相信当你收到一封孩子关于学习生活的情况的类似于聊天的信件时会比收到一封感谢信更兴奋。
第四个问题,走访志愿者与助学部志愿者的脱结。助学部的审核是从走访表上看的,可是那些收支数据,真的很勉强,很多时候都问不出个大概的数字,如果有一家能把具体的数字说清楚,大概也就不会穷到那种程度,我们只能靠估算……然后勉强的收支平衡就被卡掉,还要再次经历助学部的审核,而且助学部的志愿者并不是每个人都参加过走访吧,对于当地的真实的情况我想也不会每个人都清楚吧,通不通过就看那些数据了……这样会不会把一些情况特殊的漏掉呢?其实经过走访组的讨论后,保留下来的孩子条件确实已经很差了,而且每个地方的情况又各不相同……一定还要经过总助学部审核吗?或者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
咱麦龄还比较小,以上问题有对麦田理解不对的,肯请批评指证,并希望高人们帮咱解决一二……
我想交流与分享应该是表达和传递爱和希望的有效途径吧。 我们的走访应该也算是交流与分享,走访完了以后呢,能不能使这种交流继续呢?算起来我们走访的孩子也不少,不管有没有被资助的孩子,如果大部分都能保持与他们的交流,那么除了资助处,我们有可能把爱和希望实现最大的传递……大学时候的爱心社“圣兵爱心社”就有一个专门的通信部,成员专门给资助的学生写信。我不赞成他们把资助者与被资助者的交流分隔,但是每每到社里看学生的来信时文字间的那种亲切就很欣赏他们这种精神上的沟通,还能及时的知道哪些学生遇到哪些问题。我们是否能借鉴这种方法呢?麦田里这么多的大学生志愿者,除了做图片展外,我想很多人还是想做更多的事情的。我们能不能成立这样的一个部门,在资助者没有时间给孩子写信时帮他们跟孩子沟通;在一些孩子没有被资助时,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如果是走访者自己能跟一些孩子保持联系的话岂不是更妙?这样走访的价值还能不断的增值……麦田资助的孩子很多,实行起来很难,呵呵,个人看法而己!
还有,鸭子说她最喜欢的是麦田图书室的活动。读书是很好的交流和分享的方式(悔啊,看书少了)。对比被动的接受要努力学习,通过看书来的主动的思想上转变应该会更持久更有动力。关于建图书室,怎么样最有效的利用这些图书?建福州第一个麦田图书室的时候有麦友提过“我们真正能带给孩子的是什么?”“仅仅把图书送给他们就够了吗?除此还有什么我们能做的甚至做得更好的?”朵朵姐的一个方法,建议孩子们写读后感寄给她。我想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她那样棒。那就让我们尽力做好吧。
经常在给别人介绍麦田的时候说“麦田,围绕改善贫困山区教育环境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改善教育环境是为了什?作为从贫困农村出来的,个人还是比较明白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偶尔会为愚昧无知痛心,也会为自己的不智慧疾首。对于一个民族而方,教育这个基础实在是太重要了!
总算是把作业完成了,汗……本人水平确实不怎么的,大家将就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