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呵呵,单就多背一公斤和麦田相比,多背一公斤相对轻松,容易操作许多;因为麦田是对孩子持久的帮助,所以麦田里需要做的幕后事更多;但正是因为这些持久的帮助,在不知不觉的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更持久!更能感觉人生的美好!
呵呵,麦田的魅力!
我的回复。
想来多背一公斤和麦田的不同在于外和内的问题。前者利于户外、旅游者参与,使更多人了解和初步参与助学,传递了公益理念,扩大了助学的社会影响。初步参与者就成为外围的志愿者,其中一些人会逐渐发展成内围的骨干志愿者。
我有一个想法,草根公益的发展,可以是“于内用实,于外用虚;虚实相济,次第发展”。据我了解,多背一公斤虽简易可行,于外用虚,安猪先生等自己做事则有一些较为深入扎实的项目。此可称为于内用实。外虚可呼应内实,也可以向内实转化。
感觉麦田内实为主。但在外虚、对外宣传上也做得很好,且助学机制先进,因此吸引了越来多越多的人关注麦田甚至成为麦民。
举报
内实和外虚近似于精读和泛读的关系。曾国藩提倡读精读之书宜缓宜熟,读泛读之书宜速宜多。好比挖井,与其挖很多井而不见水,不如挖一深井而及水。精读泛读互为呼应,各有妙用,而精读是根本。
格桑花和麦田这样一些著名助学组织,在自己的主要基地功夫是很扎实的。虽然劳心费力,但也只有这样才做出深度,才能挖井及水。这个“及水”既是务实也是务虚。务实是给当地带来深层次的变化。务虚是锻炼人才、积累信誉,取得成熟的经验。前者利于本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而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和其他组织,利于各地都获得更大的务实的成果。
公益事业也是一个整体。部分以务实为主的组织,和其他以务虚为主的组织,可以是互为呼应、互相促进、虚实相济的关系。各组织扬长避短、百花齐放,将会一起推动公益事业的深入发展。
我是不懂内外的,太深奥了。
只是知道能做到的就多做一些了。
他们怎么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啊? 自己变出书来? 变出教学楼来?
我们只是帮助一下学生,我们不是去扶贫,不是去传授什么。
个人以为麦田做好当前就可以了,我们没那么大能量去改变所到之处的经济,更不用说思想领域了,我们最多只能起到一些影响,或者说潜移默化的作用。
支持文盲,假如有一天麦田真的不存在了,之前建的学校,建的图书室,送过去的图书,至少还在。不会让孩子们回到原来没有学校,没有图片的时候。
我们在做,我们在争取做得更好,这样就行了。
不必在意别人怎么去看我们,去看我们所做的事,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
做公益,还得考虑别人怎么来看我们,这样太累。有时候不考虑这些,反而更轻松,反而更单纯。
说的很好,我认为人只要做的问心无愧就行,不能认为别人说什么你就去改变什么。太累,太累。
当麦田计划从孩子所在的地方离开,他们是回到原来的状态,还是会变得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
值得考虑
授人以渔当然是最好的,但目前而言,就麦田计划规模及基础来说,太难!
赞同前面几位朋友说的,咱麦田把目前所做的事做好,再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吧!
带着思考行走在麦田固然好,但确实是,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太累.....
我们没有那么崇高,没有那么伟大!
像莫凡一样默默的行走,牵挂着那些孩子们,人生也好,麦田也好,向前,必定温暖且美好!
像上海的朵朵妈妈一样,用心的对待接触到的每一个孩子,尽可能的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你必定知道,麦田的实在哪里!
“授之与渔”真的很有必要,只是当孩子还在失学的边缘挣扎时我们也只能先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相信很多行走在麦田的人也都在努力向这方面去实践!
期待大家一起去努力,让麦田走向更美好!
回复 圆月超人 超人看问题好透彻哦,赞同你的观点,鱼和渔给人的帮助是不同的 天@蝎 发表于 2011-6-7 20:39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5-2-25 01:36 , Processed in 0.0833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