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33|回复: 4

回应老曹的“公益理念”问题——即使不能改变,我们也会坚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3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圆月超人 于 2012-7-23 02:22 PM 编辑

刚才写了一帖,回应的是老曹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当然是我的个人观点啦,那现在再写第二个帖子,说一下关于我对麦田公益理念的理解。做了四五十场的培训了,我得说句,不好意思,因为我说的观点,就是我在培训时给大家灌输的观点,殊不知大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我觉得这样的讨论格外有意义。因为老曹问的问题比较细致,我就按照他的思路,对他的问题逐条进行回答,如果大家有不同认识,欢迎批评指正。

老曹问:
二,“麦田计划”的公益理念是什么?麦田计划”应该开展什么样的项目才比较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我们明确什么是公益?什么是理念?百度有关公益的定义是:“社会的公共利益;对公众有益的事”,而理念的定义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成果”。
“麦田计划”的理念在主页上的表述如下:“我们的力量虽然很少,但哪怕只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我们就依然去努力! ”,那么几个附带问题的是:

1,我们现在所做的真的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吗?
我们现在所做的,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因为麦田所资助的孩子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个体,我们有可能可以改变一个个体的轨迹,但对于群体来说,我们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从结果上来看,资金的资助只是延缓了孩子失学的时间,而并不能改变结果,孩子不会因为一点资助而考上高中,考上大学,改变他命运的实际在于他自己。而麦田所做的,包括物质资助,关注他们,这些可能会给他们以信心,但我们不能指望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他们有改变。
麦田的公益理念虽然提到了孩子的命运,但是关键并不在于改变孩子的命运,而在于我们面对可能性的不懈努力,也就是说实际上,坚持并践行才是我们的理念。


2,如果能,我们现在所做的能改变孩子什么样的命运?
3,如果能,我们现在所做的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孩子的命运?

以上两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中已经得到答复。

4,公益组织究竟应该把谁作为我们服务的主要客体?受助对象,捐助人,还是志愿者?即我们应该为受助对象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还是为满足志愿者的需求或者捐助人的需求,为受助对象提供并非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从对第一个问题的解读来看,我们的服务客体包括了,受助对象,捐助人,志愿者,目前的一对一助学就已经满足了这个需要了。实际上从坚持并且践行的理念上来看,本问题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可以得到解释的。我们通过组织志愿者,为孩子付出努力。不是说我们的活动针对了志愿者就不考虑受助对象的需求,而是我们关注孩子的需求,然后吸引志愿者主动去想办法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无论是给本平盖房子,还是给田满东盖房子,或者资助叶枝海看病,这都是由麦田走访发现,在公布了消息以后,由志愿者主动承担去解决的。因此麦田的平台所做的工作是:发现——号召——推动解决,而麦田这个平台本身并不一定直接参与。

5,“一对一”资助是否有必要继续做下去?如果有必要,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必要,原因又是什么?或者换种方式问,如果没有“一对一”资助,大部分的孩子命运是否会发生改变,如果会,将发生怎么样的改变?
一对一的资助当然要做下去,即使没有发生改变,但我们相信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就要坚持。换个角度上来说,这种资助也可能要长期存在下去,因为贫困人口总是存在的,但有的地域可能不适合做了,就需要挖掘更多的东西。现在我们已经在尝试建立基于学校的“一对一”资助活动,包括第二课堂之类的,但是要做到简单、易行、可复制,还需要大量的尝试以及改进。

最后我有一个建议,是否应该由秘书处或者管理团队主持开展有关“麦田计划”该怎么样发展的讨论,在本届管理团队任届期满之前,或者下届管理团队任期之初,形成最终意见或者决议;以公告形式告知“麦田计划”各分社和团队,并付诸实施。因为光有讨论没有结果,光有结果没有落实,光有落实没有考核,最终都将不了了之,白白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
老曹的建议很好,但是我觉得也有必要说明一下,无论管理团队发什么样的决议,最终的工作是要人来做的,而有人主动承担,愿意做这个长期而需要稳定的事情,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我觉得,即使没有人在做,我们仅仅是讨论,或者扩大化的讨论,就已经达到“倡导”的目的了。我想,即便不了了之,也有它的道理和意义。不应因为我们投入了一点精力资源和时间就否定我们做的事情,因为精力、时间、资源,只有投入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结果,如果不到位,就没有结果。我觉得目前我们的现状就是不能彻底推行,那就让观点存活下去,等待有朝一日有人来做。,在这方面我同意猪哥(http://bbs2.mowo.cn/thread-90787-1-1.html)的看法,应该承认麦田本身的性质,不能够强求改变。
发表于 2012-7-23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发现一个亮点,尝试建立基于学校的“一对一”资助活动;这个不错啊,期待具体实施方案,对学校的整体资助意义可能更大。。。。。。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发现一个亮点,尝试建立基于学校的“一对一”资助活动;这个不错啊,期待具体实施方案,对学校的整 ...
折啊 发表于 2012-7-23 02:22 PM



    已经在试点了,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即使在北京也有条件做的,可以去周边的乡村小学去试试看
发表于 2012-7-23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在试点了,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即使在北京也有条件做的,可以去周边的乡村小学去试试看
圆月超人 发表于 2012-7-23 02:24 PM


目前北京这边也只是做了些简单的图书室与第二课堂,没有形成项目或系统化的东西;如果能像”一对一“资助孩子一样,从走访、确认资助、募集资金、实施、定期回访整套流程下对资助学校的物质和精神方面进行改善,应该是相对比较理想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北京这边也只是做了些简单的图书室与第二课堂,没有形成项目或系统化的东西;如果能像”一对一“资 ...
折啊 发表于 2012-7-23 02:33 PM



    如果是分社自己做的话,恐怕只能结对一两个学校,形成项目的话,需要做成平台,我们收集学校资料,像北京市的民间社团组织,大学生社团组织公开,如果他们愿意,让他们结对做长期的资助和第二课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17 05:47 , Processed in 0.0738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